美国对品牌药与专利药加征100%关税:中国医药出口影响分析

小编 71 0

撰文 | 武祺

内容编辑 | 洪源

2025年9月25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其创立的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布声明,宣布自10月1日起,将对所有进口品牌药品及处于专利保护期内的专利药统一征收100%的额外关税。

特朗普在发文中补充,这一关税政策不适用于已在美国投资建设生产设施的制药企业。豁免范围覆盖已动工或在建的项目,无论工程进度如何。

特朗普“真实社交”平台相关声明截图

有美国媒体分析指出,仿制药可能不在本次加税清单之内。仿制药价格低廉,构成美国处方药市场的主体。但这一点尚未得到白宫官方确认。

哪些药品出口将受冲击?

美国对品牌药与专利药加征100%关税:中国医药出口影响分析

从特朗普的表述来看,此次关税重点针对品牌药和专利药。品牌药指制药公司以商标名销售的产品,可能包括专利期内新药或专利到期后仍以品牌运营的原研药,通常定价较高。专利药特指仍在专利保护期内的原创药物,研发成本巨大,价格昂贵。

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预计不受影响。仿制药在原研药专利到期后上市,成分和疗效与原研药一致,但价格大幅降低。生物类似药是针对复杂生物制品的仿制版本,需通过严格一致性评价。

以辉瑞的降胆固醇药立普妥为例,专利期内为典型专利药,专利期满后仍以品牌药形式销售,价格高于仿制药。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美国医药产品出口总额达190.47亿美元。其中西药出口64.25亿美元,中药出口8.7亿美元。原料药是对美出口主力,2024年出口额45.2亿美元,占西药出口的70.35%,美国为中国原料药第二大出口市场。

其余出口产品包括西药制剂和生化药品,如肽类激素、青霉素、维生素类、抗感染药、肝素、酶制品和疫苗等。由于出口以原料药为主,新关税政策对中国医药出口整体影响有限。

国产创新药在美销售情况分析

目前在美国市场销售的国产品牌药和专利药数量较少,可能受关税影响的包括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亿帆医药的艾贝格司亭α等。

国产创新药美国市场布局示意图(制图:李科文)

从商业化模式看,贝达药业和百济神州选择自主运营美国市场;传奇生物、和黄医药、君实生物等企业则通过授权合作,由强生、武田、Coherus等跨国药企负责美国销售。

对外授权和设立海外公司是当前中国药企国际化的主要路径。行业人士透露,多数获得海外授权的药企在美国设有生产基地。

生产布局方面,中国药企加速全球化。2024年7月,百济神州新泽西生产基地投产;君实生物的合作方Coherus计划将特瑞普利单抗生产转移至美国;传奇生物已在美国和欧洲建设细胞治疗工厂。

关税实际影响取决于报关价格基准。若按零售价计税,税负将显著增加;但企业通常按成本价报关,真实影响可能低于预期。

全球药品生产格局演变趋势

特朗普加征关税被视为推动制药产业回流美国的手段。政策豁免在美建厂企业,但具体执行细节尚不明确。

例如,中国药企将美国权益授权给本土药企或外包生产给美国CMO,且合作方在美有工厂,此类情况是否豁免仍待澄清。

2025年以来,跨国药企积极应对关税风险,礼来、诺华、罗氏、艾伯维、赛诺菲等纷纷宣布在美扩大投资,建设新厂。

跨国药企在美投资动态一览(制图:李科文)

多数大型药企已有在建项目,受关税冲击较小,但中小企业压力较大。

全球医药制造业分工始于1990年代,成本优化驱动产业链转移。中国成为原料药主产地,印度主导仿制药生产,爱尔兰、瑞士等承担高端制剂制造。

产业链分工上,中国供应大宗化学原料和中间体,全球48%的原料药企业位于中国,产能占30%,中间体产量占全球80%。美国80%的原料药依赖进口,中国供应95%的布洛芬、91%的氢羟肾上腺皮质素、70%的对乙酰氨基酚及40%以上青霉素和肝素原料药。

印度提供美国近40%的仿制药,欧洲国家承担部分制剂生产。生物药和复杂制剂因技术壁垒多在本土生产。

地缘政治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药明生物CEO陈智胜指出,贸易战推动产业地域化布局,药企不得不在多区域设厂。中国仍具性价比优势,但效率优先的集中生产模式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