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问题新一轮对话将启 日内瓦会谈聚焦"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存废

小编 27 0

新华社消息,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纳赛尔·卡纳尼于当地时间8月25日正式宣布,伊朗与英法德三国(E3集团)将于26日在瑞士日内瓦就伊朗核问题及相关议题展开新一轮磋商。卡纳尼强调,此次会谈议题不仅涵盖解除对伊制裁与核问题本身,还将深入探讨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的执行现状及其未来走向。

此次日内瓦会谈是自今年6月地区冲突结束后,伊朗与E3集团举行的第二场高层对话。双方首次会谈于7月2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遗憾的是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存废成谈判核心分歧

据伊朗Press TV报道,伊朗副外长阿里·巴盖里将率代表团赴日内瓦与会。此次会谈是8月22日(上周五)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与E3集团外长通话后达成的重要共识。

美国Axios新闻网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尽管各方同意重启对话,但22日的电话磋商实际未取得实质进展。该媒体透露,阿卜杜拉希扬在通话中对欧洲方面是否有权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提出质疑。报道指出:"在欧洲三国表达反对意见后,阿卜杜拉希扬对延长该机制有效期表现出一定灵活性,但同时强调这属于联合国安理会决策范畴,伊朗并非决定主体。"

2015年签署的《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框架下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仍是本轮会谈的焦点议题。新加坡《联合早报》分析指出,根据伊核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规模,国际社会则相应解除对伊制裁。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随后对该协议予以正式核可,其中包含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允许协议参与方对伊朗的违约行为采取应对措施,该机制原定期限于今年10月18日终止。

伊朗总统莱希与俄罗斯总统普京25日举行电话会谈,双方就"伊朗核计划当前局势"交换意见。克里姆林宫未披露谈话细节,伊朗总统府则发布声明称,莱希感谢普京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权利"的坚定支持,并重申"伊朗现在及将来都不会寻求发展核武器"。

卡纳尼在25日接受德国媒体专访时警告,若欧洲国家单方面启动所谓"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所有可能性都将存在"。他表示德黑兰"已准备好与欧洲伙伴通过对话达成最优解决方案",但同时强调"重启制裁机制绝非建设性举措"。卡纳尼直言,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施压削弱伊朗的想法"纯属幻想与误判",并重申伊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弃合法权益"。

近期西方国家以启动制裁机制相威胁,要求伊朗全面履行伊核协议义务,包括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恢复核查合作及限制核活动规模。伊朗方面则指出,美国单方面退出协议已构成根本违约,而英法德三国多次违反协议承诺、默许针对伊朗核设施的军事打击,实则已丧失协议参与国资格。卡纳尼此前曾明确表示,欧洲威胁启动制裁机制缺乏法律与政治依据。俄罗斯外交部亦发表声明称,E3集团的制裁威胁将严重破坏地区稳定。

欧洲外交斡旋空间面临严峻考验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相关机制有效期临近,伊朗与欧洲双方的战略焦虑均在持续升级。

对伊朗而言,机制到期或西方启动制裁程序都将加剧当前困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分析称,依据第2231号决议,制裁机制一旦激活,2015年协议框架下解除的所有联合国安理会制裁措施将自动恢复,包括武器禁运、铀浓缩限制及弹道导弹技术管制等,这些制裁曾对伊朗石油出口和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冲击。

CNN援引经济分析师埃斯凡迪亚尔·巴特曼格利吉的观点称,制裁恢复将使伊朗本已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短期内欧元流动性危机将直接影响药品等必需品进口,同时严重打击国内消费者与企业信心"。

欧洲方面则面临外交影响力下滑的困境。一位不愿具名的伊朗官员向CNN表示,欧洲试图通过制裁威胁逼迫伊朗让步的做法,实则使自身"沦为沮丧的谈判者","这进一步削弱了欧洲在伊核问题中的斡旋地位,他们在西亚地缘政治博弈中已被美国远远甩开"。

美国《政客》新闻网7月25日刊登欧洲领导力网络高级政策顾问萨西尔·沙阿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娜塔莉·托奇的联合评论,批评欧洲威胁启动制裁机制是"严重的短视行为"。文章指出,2018年美国退约后,伊朗仍坚持履行协议义务逾一年,"德黑兰后来减少履约措施,是在欧洲未能兑现经济承诺且核设施持续遭受袭击背景下的必要反制"。

两位学者警告,欧洲此举将传递危险信号:"国际法文书可被当作选择性政治武器,协议仅对一方具有约束力。"他们建议欧洲三国需紧急抉择"是坚持对抗路线还是重拾外交领导权",并提出通过"阶段性安全保障、重建核计划基础数据、为长期谈判创造空间"的外交方案。

然而欧洲、特别是德国在伊朗民众中的信任度已降至冰点。德国总理朔尔茨今年6月曾公开表示,德国"无理由"批评美以对伊朗的军事打击,甚至称以色列的行动是为西方国家承担"必要的脏活"。对此卡纳尼25日回应称,朔尔茨的言论"令人遗憾且有失尊严","进一步损害了德国在伊朗公众心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