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建城发高管团队生变,战略转型面临新挑战

小编 85 0

近期,中能建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能建城发)在其官网管理团队介绍中,悄然将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扬洋的姓名移除,转而由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事萧睿位列首位。这一人事变动,使得这家长期低调的房地产企业再度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能建城发的前身是中国葛洲坝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葛洲坝地产),2021年随着葛洲坝母公司被中国能建(601868)吸收合并,葛洲坝地产正式更名为能建城发,并由杨扬洋出任公司董事长。

在中国能建的整合推动下,能建城发经历了重组、更名及管理层调整,并启动战略转型,旨在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地产开发商、城市综合运营商及房地产业务投资平台。从近年的市场表现看,其转型效果并不理想,业绩增长动力不足。如今杨扬洋从高管名单中“消失”,为公司本已曲折的转型之路增添了新的变数。

葛洲坝地产发展历程

葛洲坝地产成立于2004年,是国务院国资委首批认定的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之一,承担葛洲坝集团房地产业务运营职能。当时葛洲坝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直至2021年9月,中国能建通过换股吸收合并葛洲坝,葛洲坝于9月13日退市,中国能建则于9月28日登陆A股市场。

葛洲坝地产曾拥有辉煌时刻。2014年,该公司位列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第二名;2015年,其地产业务跻身中国房地产百强第82位。2016年,葛洲坝地产首获“中国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十强”荣誉,并在百强榜单中跃升至第68名,较上年提升14位。

能建城发高管团队生变,战略转型面临新挑战

2016年,葛洲坝地产确立了以“5G科技”为核心的产品战略,构建涵盖绿色、健康、科技、智能特征的建筑技术体系,并成立由中科院院士领衔的专家委员会,企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随着行业地位上升,葛洲坝地产加速全国化布局,土地储备成为扩张关键。据年报数据,2016年公司新增8宗土地,权益出资84.99亿元;2017年新增7宗,出资90.03亿元;2018年新增4宗,出资85.16亿元。

这一时期,葛洲坝地产因在多城市高价竞得“地王”项目而备受瞩目,被业内称为“地王专业户”。

2015年6月,葛洲坝地产以11.04亿元竞得上海青浦商住用地;10月,又以49.5亿元斩获北京丰台花乡樊家村地块。2016年5月,公司以32.8亿元获取南京建邺区宅地;6月,斥资24.36亿元拿下合肥滨湖两宗地块。2017年6月,葛洲坝地产首入杭州即以43.18亿元竞得蒋村地块。

这些高价地块随后遭遇调控政策与行业下行周期,开发进程延滞。房地产项目通常拿地后一年内即可销售,但葛洲坝部分项目周期显著拉长。例如,2015年所获北京丰台地块直至2019年5月才取得预售证,即北京中国府项目,这为后续去化埋下隐患。

人事频繁调整

在中国能建吸收合并葛洲坝前后,葛洲坝地产管理层持续动荡。

2020年4月,原葛洲坝地产董事长何金钢、总经理周军华调回集团,由原葛洲坝电力董事长桂桐生接任董事长,原集团战略与投资部主任杨扬洋出任总经理。

2020年10月13日,葛洲坝公告间接控股股东中国能建正筹划发行股份重大事项,可能构成资产重组,公司股票自14日起停牌。此事即指中国能建吸收合并葛洲坝。

随后10月26日,葛洲坝收到总经理助理何金钢辞呈,其因个人原因辞职。这位葛洲坝元老自此离任。

中国能建合并完成后,2022年初,桂桐生调任葛洲坝水泥董事长。在其任内,葛洲坝地产被提升为集团直管企业。

2022年3月,葛洲坝地产更名为能建城发。更名四个月后,2022年7月,杨扬洋被任命为能建城发董事长。

杨扬洋生于1976年,早年曾在葛洲坝集团参与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等国家级工程,积累丰富的大型项目管理和投资经验。

2015年,葛洲坝集团设立PPP事业部,杨扬洋出任总经理,主导多项基础设施及环保类PPP项目落地。2018年调任集团战略与投资部主任,推动新能源、环保、地产等多元化布局。

2020年4月,葛洲坝地产转型需求迫切,杨扬洋跨界出任总经理,进入地产领域。

合并后,房地产业务在中国能建中占比不高,能建城发市场声量减弱。转型期间,公司引入多位职业经理人,如萧睿于2023年7月加入,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萧睿曾任职招商蛇口21年,后相继供职金科集团、禹洲集团、重庆华宇等房企。

业绩增长疲软

重组及管理调整带来一定成效。2021年,能建城发新项目从拿地到概念方案设计平均耗时23天,较以往提速25%;2022年缩短至19天;2023年进一步压缩至16.7天。

在2023年度营销会议中,萧睿强调2024年公司需以销售和回款为核心,全力支持业绩实现。

目前,能建城发近年所获土地项目去化相对顺利,但历史存量项目消化困难。北京中国府是典型案例,该项目自开盘以来去化缓慢,成为公司沉重负担。

2015年10月,葛洲坝地产以49.5亿元竞得北京丰台花乡地块,需配建6.18万平方米回迁房及4.1万平方米公租房。测算显示,商品房部分楼面价约7.5万元/平方米,创当时北京单价地王纪录。

此前纪录由融创中国保持,其2013年所获农展馆地块楼面价7.3万元,后开发为北京壹号院项目。安居客数据显示,该项目二手房均价超17万元/平方米。

葛洲坝地产所获地块直至2019年5月才取得预售证,项目定名北京中国府。媒体报道称,开盘两年多后,项目网签仅16套。

进入现房销售阶段后,2023年北京中国府多次取证。2024年3月,11号楼获批销售42套,含8套住宅,目前签约3套,均价约11.83万元/平方米。最近一次取证为2024年8月,12号及14号楼住宅尚未签约。

分析认为,北京中国府去化困难主因两点:一是高地价推高成本,制约定价灵活性;二是丰台区新房供应充足,竞争激烈。区域内金茂璞逸丰宜、北京隅·西颂、建发金茂观宸等项目分流客户,加剧销售压力。

尽管北京中国府区位配套成熟,但产品缺乏差异化亮点,在当前市场中竞争力不足。

激进扩张导致能建城发资金承压,加之推盘缓慢,销售回款不畅,财务压力凸显。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及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1.88%和91.98%。而中信建投研报指出,2024年样本房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1.6%。

业绩方面,2024年能建城发营业收入162.30亿元,同比增长49.68%;但净利润仅1209.30万元,同比下滑83.21%。

业内观点指出,能建城发虽努力去库存、谋转型,但销售表现持续低迷,高杠杆时期遗留问题待解。企业转型关键期,高管团队稳定关乎战略连续性,此次人事变动无疑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