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靖芳
编辑 | 阿树
上海律师NiNi今年经历了一起超乎其专业认知的事件:在单身状态下,她的个人征信系统竟显示为已婚身份。
从未办理结婚登记,为何会出现在婚姻记录中?当她将这段遭遇发布到网络平台后,意外获得数万点赞和上千条评论,成为其社交账号中热度最高的内容之一。
这类“被结婚”事件看似荒诞,却在多地持续发生。今年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云南未婚的罗女士意外发现自己在安徽被登记结婚长达八年,相关新闻迅速登上热搜。更离奇的是,罗女士声称从未涉足该地。后经警方调查,系一名黎姓女子涉嫌盗用其身份证所致。
7月12日@含山警方发布的案情通报
现实中,人们往往通过不同途径发现自己“被结婚”:有人在查询征信报告时偶然察觉异常;有人前往婚姻登记处办理手续时被工作人员告知已有婚姻记录;甚至存在个别案例显示,当事人竟被多次登记结婚。
已婚身份关联着复杂的社会关系与法律责任,“被结婚”无异于一场无妄之灾。外界难以想象当事人所承受的困惑与无助。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01
突如其来的已婚状态
事件始于NiNi因客户业务需要查询征信报告时,出于好奇顺便查看了自己的信用记录。
“征信报告主要展示贷款和信用卡记录,但最让我震惊的是婚姻状况栏明确标注为已婚。”当时她正在亲戚家做客,父母也在场。这个发现让家庭氛围瞬间变得微妙,“家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甚至怀疑我私下偷偷办理了结婚登记。”
巧合的是,NiNi的户口本长期由另一位亲属保管。在2025年5月前,结婚登记仍需出示户口本原件。她向记者强调,自己从未向亲属索取过户口本。这段凭空出现的婚姻关系让她倍感困惑:“我连所谓的配偶是谁都一无所知。”
《风光大嫁》剧照
由于曾遗失过身份证,NiNi担心被人冒用办理结婚登记。为查明真相,她辗转多个部门求证。
首站是上海徐汇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确认她在该区没有婚姻记录,但提示:“若在其他地区登记结婚,本系统无法查询。”工作人员建议其前往上海市档案馆调取全市婚姻记录。
然而档案馆电话咨询时,对方表示难以理解:“通常只需到登记所在区查询即可。”在NiNi说明并未实际结婚后,她决定亲赴档案馆。现场查询最终证实她在上海市内确无婚姻记录。但工作人员补充了两种特殊情况:早期手写登记档案可能未录入系统;若在外省市登记,本地系统亦无法显示。
《今日说法之莫名其妙的“婚姻”》视频截图
接连碰壁让NiNi陷入迷茫:究竟该去哪里核实婚姻状况?作为一名专注婚姻家事领域的律师,她处理过大量复杂案件,却在此事上遭遇难题。
正当她准备求助派出所时,征信系统客服提供了关键线索:可能是某家金融机构在办理业务时误报了已婚状态,建议前往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申请更正。至此,事件脉络逐渐清晰,而她发现类似案例并非孤例。
02
已婚标签的源头
丰玲发现自己在征信系统显示“已婚”已是两三年前的事。
因曾使用信贷产品,她养成了定期查看征信的习惯。“通常不会特别注意婚姻状况栏,直到某次仔细查看才发现标注有误。”当时她身在国外,未立即处理此事,身边亲友也视作趣闻一笑置之。
网友向记者展示的征信“被结婚”记录
直到近期因购房计划需要清理信用记录,丰玲才开始着手解决。她在当地人民银行分行打印了详细信用卡申请记录,发现一张大学时期办理的信用卡错误上报了已婚信息。“我当即说明,办卡时我尚未达到法定婚龄。”
由于民政局已停开未婚证明,她只能联系发卡银行,通过内部声明模板证实未婚状态,数日后系统数据得以修正。对于这张问题信用卡,她回忆是入学时被引导办理的附加产品,“从未收到实体卡,当时校园里类似情况很普遍”。
金融机构倾向于将客户标记为已婚以提升审批通过率,这成为部分人“被结婚”的诱因。NiNi从客服处了解到,某些贷款机构可能擅自修改客户婚姻状态,“他们不会提前告知,因为已婚身份更易通过风控审核”。
央视新闻相关报道
相比NiNi的周折,丰玲的修正过程更为直接。“全程只跑了两个地方”,她因目标明确且错误未对海外生活造成实质影响,处理相对顺利。但若涉及民政系统登记冒用,则可能引发更复杂的法律纠纷。
03
信任危机与维权困境
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关系关联着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重大权益。多数人往往在办理结婚、购房等手续时才发现异常,而此时往往已面临严重的社会压力。
侯侨盼律师曾代理一起行政诉讼案,当事人在申请北京公租房时发现自己被“二次结婚”。该客户本身已婚,却在审核材料时发现同一登记机构在短期内为其办理了另一段婚姻登记。
《今日说法》相关案例截图
面对莫名婚姻记录,当事人承受着家庭质疑与社会压力。在投诉无门后,她最终寻求法律帮助。此案关键证据在于笔迹鉴定——对比两段婚姻登记的签名差异。鉴定结果证实非同一人笔迹后,法院才予以立案。
即便进入法律程序,当事人仍持续承受心理煎熬。由于两段登记均涉及户口本使用(其户口本曾委托友人保管),律师需反复确认是否存在授权行为。“若当事人曾配合登记,则无法通过行政诉讼撤销。多次质询过程本身即是一种折磨。”侯律师表示。
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实践中,婚姻状态更正不仅程序繁琐,更考验人际关系信任。有网友称婚前发现异常婚姻记录后遭伴侣质疑,最终感情破裂。公开报道显示,此类案件中当事人的维权之路往往需要伴侣支持,否则举步维艰。
经过半年司法程序,侯律师的当事人最终完成婚姻登记撤销,生活重归平静。
04
纠错机制的现实挑战
2025年5月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明确推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但侯侨盼指出,全国联网虽可避免重复登记,仍难以根除“被结婚”现象。
核心问题在于婚姻登记系统缺乏主动纠错功能。以北京为例,工作人员发现信息冲突时,无法主动比对或联系当事人确认。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邱淑妙与魏楚敏律师表示,被冒名结婚者需通过报警或提起行政诉讼等方式解决。
《相逢时节》剧照
针对此类现象,2021年多部门联合发布处理冒名婚姻登记指导意见,规定民政部门在收到司法证明等材料后应及时撤销虚假登记。冒用身份证者将面临失信惩戒乃至刑事责任。
但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难点。前述“被二婚”案例中,律师曾尝试联系冒名婚姻中的男方,通过电话、邮寄及户籍地查找均无果。行政诉讼流程短则数月,若涉及跨地区协调,维权成本更高。
《何以笙萧默》剧照
相较之下,征信系统误标处理更为简易。NiNi与客服沟通时发现对方对此类问题处理熟练,她质疑道:“征信机构明知此事频发,是否必要收录婚姻信息?即便需要,也应履行核实义务。若配偶看到错误信息,可能引发家庭矛盾。”虽然查清错误源头后稍感安心,但她仍需预约线下办理修正手续。
《风光大嫁》剧照
(应受访者要求,丰玲为化名)